yy6040,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美女搡BBB又爽又猛又黄www,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美利坚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決策公開>法規政策

【過期政策】宜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宜春市旅游產業高質量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訪問量:

關聯稿件:

宜府辦發〔2019〕3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三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宜春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91217

  (此件主動公開)

宜春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為貫徹落實《江西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進一步推動我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解決旅游產品結構性失調、優質供給不足等問題,著力創新旅游發展理念,優化旅游產品供給,增強旅游發展動力,為宜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1.總體目標。發展域旅游為目標,將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作為全市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和龍頭,全力打造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重點建設溫湯硒泉康養旅游中心、宜春中心城區歷史文化旅游中心(輻射萬載古城)、樟樹中醫藥文化旅游中心、靖安禪意山水旅游中心(輻射奉新、宜豐)、銅鼓贛湘邊紅色文化旅游中心(輻射萬載、袁州),進一步提高宜春旅游產品核心競爭力,努力將我市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健康養生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2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數達到1.7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00億元,旅游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2.品牌創建目標。新創建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全市新增6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旅游強縣、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3個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點)、25A鄉村旅游點。到2022年,全市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家,國家旅游度假區2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家,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1家。

  3.要素配套目標。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建設。要挖掘宜春特色菜肴,每個縣市區都要打造1桌特色菜。每個縣市區都要擁有1家以上四星級旅游民宿,3家以上三星級旅游民宿,建設1個以上自駕車、房車營地。按照《宜春市旅游公路建設規劃》,實施好60條旅游公路建設,開通城市旅游公交專線。從做精、做靚、做特等方面入手,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旅游品牌,提升景區核心競爭力。每個縣市區都要打造1條旅游消費街區、開發1套具有地方元素和市場吸引力的旅游文創商品。每個縣市區都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活動,4A級以上旅游景區推出一批互動性強的娛樂項目。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產品大提質行動

  1.培育優質景區。做精做優一批高品質景區,推動明月山景區、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靖安三爪侖景區、銅鼓湯里文旅康養度假區等高品質景區建立一景區一品牌、一景區一特色的發展模式,打造一流的精品景區。明月山景區要加快推進開發太平山核心區域,進一步豐富山上業態,做靚山上景觀;重點做深、做精山下文章,在塘佳山片區、東大門片區、洪江片區、潭下片區,圍繞鄉村農耕文化、禪宗文化,規劃建設鄉村旅游體驗、莊園度假、產業基地等項目,形成一批高等級旅游景區。轉型升級一批傳統景區,促進明月山天沐溫泉、袁州酌江風景區、樟樹閣皂山、樟樹古海養生旅游度假區、靖安中部夢幻城、奉新百丈山、宜豐洞山、高安華林寨上游湖景區、高安賈家古村、萬載竹山洞、銅鼓秋收起義紀念地、銅鼓天柱峰等傳統老牌景區圍繞提升品質、豐富業態、做活市場的目標,轉型升級景區游覽方式和項目內容。規劃建設一批新興景區,加快培育宜春明月千古情、宜春花博園、宜陽新區蜂窩農場、豐城愛情花卉小鎮、靖安中華傳統文化園、高安巴夫洛生態谷、高安百峰嶺園藝風景區、上高五谷村叢林酒博園、宜豐九天生態旅游度假區、萬載古城等特色新興景區,形成區域布局合理、產品結構優化的精品旅游景區體系。(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2.打造線路節點。培育宜春四季游線路品牌,打造禪宗文化體驗、綠色生態精粹、溫泉養生休閑、鄉村旅居度假、紅色研學旅游、歷史文化探秘6條主題精品線路節點,針對不同客源市場、不同游客群體組合成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的旅游線路。禪宗文化體驗精品線路節點:明月山仰山棲隱禪寺—宜春禪博園—袁州化成寺—袁州慈化寺—上高九峰禪寺—宜豐洞山普利禪寺—宜豐黃檗寺—宜豐東方禪文化園、竹文化園--高安瑞相禪院—奉新百丈寺—靖安寶峰寺。綠色生態精粹精品線路節點:明月山潭下景區—明月山塘佳山—袁州區袁州園—宜春花博園—萬載竹山洞—宜豐潭山古樹生態走廊—宜豐九天生態旅游度假區—銅鼓天柱峰—銅鼓茶山林海—奉新百丈山—奉新八仙飛瀑—靖安三爪侖—高安華林寨上游湖景區。溫泉養生休閑精品線路節點:溫湯鎮富硒溫泉—銅鼓湯里溫泉—奉新九仙溫泉—靖安恒茂溫泉/江鎢溫泉—樟樹市中國古海養生旅游度假區。鄉村旅居度假精品線路節點:明月山潭下景區明月山南惹村—明月山塘佳山—明月山水口村—袁州區南廟鎮休閑農業旅游點—宜陽新區蜂窩農場—萬載恒暉藝術農業景區—上高洋林少數民族村—宜豐九天生態旅游度假區宜豐七彩炎嶺—銅鼓東滸景區—奉新澡溪鄉—靖安中源三坪云中旅游點—高安巴夫洛生態谷—豐城愛情花卉小鎮。紅色研學旅游精品線路節點:袁州會議舊址—袁州水江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袁州區三星口戰斗遺址袁州區周赤萍將軍故居—萬載湘鄂贛省委、湘鄂贛蘇維埃政府舊址—銅鼓秋收起義紀念地—高安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宜豐熊雄故居—上高抗日會戰遺址。歷史文化探秘精品線路節點:明月山鄭谷草堂—袁州古城昌黎書院—宜春博物館—萬載古城—宜豐天寶古城—樟樹吳城遺址樟樹筑衛城遺址樟樹三皇宮豐城洪州窯遺址高安賈家古村高安元青花博物館靖安李洲坳東周大墓。各地要加大對線路節點的培育力度,到2022年,以上線路節點要全部達到3A級以上旅游景區標準。(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3.挖掘文化內涵。深挖提煉月亮文化、禪宗文化、溫泉文化、農耕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中醫藥文化、韓愈文化等特色鮮明的文化內涵,高水平策劃開發一批文旅融合精品,講好宜春故事,展現宜春魅力。打造銅鼓贛湘邊紅色文化旅游中心,加大革命遺址保護和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建設原湘鄂贛蘇區紅色旅游景點,抓好銅鼓秋收起義紀念地紅色旅游景區提升、銅鼓武曲宮及奎光書院修復工程、萬載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袁州會議舊址、袁州水江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紅色旅游項目建設;深入發掘紅色歷史故事和紅色英雄,銅鼓、萬載、袁州等地都要挖掘一批紅色故事,著力打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紅色旅游品牌。打造靖安禪意山水旅游中心,全面整合禪宗文化旅游資源,將靖安禪學奉新禪規宜豐禪庭仰山禪修等禪宗文化與其他資源組合,延伸出禪農、禪茶、禪泉、禪食、禪修等生活禪項目,加速推進靖安東白源道教養生谷、溪真鄉墅禪韻康養度假酒店、奉新百丈山景區提升、宜豐洞山景區創4A提升、禪竹文化園等項目建設。明月山景區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月亮文化旅游產品,使月亮文化成為宜春的獨特品牌;挖掘明月山溫泉文化,建設溫泉博物館。到2021年,全市創建23個文旅融合示范區;到2022年,各縣市區都要建設12個文旅融合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委宣傳部,市史志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4.做靚城市旅游。實施景城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城市旅游服務設施,拓展城市旅游發展空間,在宜春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建設1020個高品位的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點。在宜春窯前至溫湯沿線布局精品旅游項目,將明月大道規劃建設成為文化旅游經濟帶。打造宜春中心城區歷史文化旅游中心,實施袁州古城文化復興工程,建設王子巷大坪里歷史文化街區、沙子巷五眼井文化街區、宜春臺歷史文化公園、靈泉池遺址公園;推進狀元洲、大成殿、多勝樓提升和小北門、古城墻、文筆峰、釣臺煙雨復建等項目建設;建設沿江步道、騎行道、水岸燈光秀,打造秀江兩岸水上旅游帶。各縣市區要大力發展城市夜間經濟,重點引導夜市經濟向旅游景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有消費傳統的小街巷等區域集中。開發夜間旅游精品項目,推出禪博園夜間禪行、秀江夜游、月色古城等夜游項目,明月山古井泉街、宜春明月千古情景區、萬載古城、樟樹三皇里等景區做精夜間演藝+主題街區項目,豐富宜春本地戲曲、非遺展示、美食小吃等元素,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到2022年,各縣市區要培育1個高品質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住建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市城投公司)

  (二)實施環境大優化行動

  1.提升服務質量。開展景區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景區綜合服務區、游步道、旅游廁所、停車場、導視系統,以及山岳型景區的棧道、纜車、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等配套設施建設步伐,改善景區游覽環境。4A級以上旅游景區要完善電子支付、手機二維碼檢票等智能服務,設置電子信息牌,實時公布景區游客數車位情況。實施A級景區動態監管,堅持每年開展A級景區復核工作,年度復核比例不低于全市A級景區總數20%,每年淘汰一批質量不達標的景區。加大旅游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廣告、欺客宰客、惡性競爭、不合理低價游等市場頑疾,實施旅游市場黑名單制度。加強旅游大巴、出租車、住宿、餐飲、購物等涉旅行業管理,提升涉旅行業人員素質,塑造宜春旅游良好形象。2020年,4A級以上旅游景區品質提升初見成效;2021年,實現4A級旅游景區縣市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2.強化集散能力。加快形成覆蓋全市的旅游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完善咨詢服務、游客接待、推介展示、旅游集散、代理服務等服務。加快宜春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設進度,中心城區及各縣市區要在本轄區機場、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節點,4A級以上旅游景區設置游客信息咨詢服務中心。2020年,全市星級飯店、等級博物館實現旅游咨詢服務全覆蓋;2021年,宜春市旅游集散中心基本建成;2022年,完成全市游客信息咨詢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宜春市旅游集散中心投入運營。(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航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3.暢通交通網絡實施《宜春市旅游公路建設規劃》,打通重點景區之間、景區與高速公路之間的連接線。通往旅游景區的道路按三級以上公路標準建設,重點景區與主城區連接道路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推進交通廊道景觀化,對旅游公路進行綠化、美化,拓展旅游公路的觀賞游憩功能。完善旅游公交網,開設城市旅游公交專線。2020年,中心城區開設城市旅游公交專線,線路覆蓋城區及周邊4A級以上旅游景區;各縣市區開通旅游公交專線,線路覆蓋本地4A級以上旅游景區、4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2021年,相鄰重點旅游景區城際公交專線實現常態化運營。2022年,各縣市區都要建設1條串連自然人文景觀,具有慢行系統、特色標識系統的旅游風景綠道。(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局,市住建局,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

  4.實現智慧旅游。建設集服務游客和企業,提升行業管理,促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智慧旅游云體系。完善一個旅游數據中心、三個平臺(服務、營銷、管理)、N個應用的項目建設。以一部手機游宜春”APP為載體,為廣大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智慧旅游服務。協調公安、交通、氣象、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實現涉旅數據的資源共享,增強行業管理數字化水平。推進智慧景區建設,強化景區數據的匯集與管理,到2021年,實現景區4G/5G網絡覆蓋率超過90%,明月山景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3A級以上景區、鄉村旅游點的WIFI全覆蓋;4A級以上景區實現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智能找廁、智慧停車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氣象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5.豐富旅游要素。開發特色餐飲,推出一縣一桌特色菜(宴),加大力度推廣宜春明月宴、袁州府鄉宴、明月山陪果宴、明月山捌大碗、樟樹藥膳宴、萬載祠堂宴、銅鼓客家美食宴、新坊竹福宴、高安上游湖全魚宴、高安腐竹宴等具有獨特地域風味和文化氣息的宴席舉辦宜春美食評選活動,評選宜春十佳名菜、名吃、名店;制作宜春美食手繪地圖,擴大對宜春非遺食品、老字號小吃、網紅美食店鋪的宣傳力度;培育20家以上宜春美食特色店、老字號、餐飲示范店。完善住宿設施,加快建設一批高星級旅游飯店、精品民宿、主題酒店、溫泉度假酒店、鄉村客棧、房車營地等,積極引進國際品牌酒店管理集團,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購物消費,引導文化創意企業參與旅游商品的設計與制造,重點依托夏布制作、脫胎漆器、竹木工藝等傳統技藝,圍繞紅色文化、禪宗文化、月亮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開發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旅游商品、文創產品;創新旅游商品推廣模式,開展宜春旅游商品集市活動,推出宜春有禮系列旅游商品,每個縣市區開發35個旅游特色商品,在城市特色商業街區、A級旅游景區、星級旅游飯店、游客集散中心、機場、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規劃布點宜春有禮連鎖專賣店。力爭到2022年,旅游購物消費在全市旅游綜合收入中達到20%以上。鼓勵支持文化演藝團體及企業,策劃創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藝產品,組織開展文化演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進景區(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航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三)實施市場大開拓行動

  1.唱響宜春品牌。制定宜春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品牌提升計劃,根據宜春旅游文化內涵打造宜春文旅故事IP、形象IP、產品IP,并加大在央視等高端媒體的旅游形象宣傳力度。圍繞春看花,夏避暑,秋賞月,冬泡泉的主題,推出宜春四季游主題線路和產品。各縣市區都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確定旅游目的地品牌與宣傳口號,構建區域品牌、市縣品牌、景區品牌、產品品牌等互為支撐的品牌體系。運用全媒體營銷手段,推動4A級以上旅游景區宣傳進高速服務區、進高鐵、進地鐵、進機場,上手機、上電視、上網站,用好抖音視頻大賽、直播秀等新媒體宣傳。(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2.實施精準營銷。制定引客入宜計劃,建立市、縣領導出訪同步開展旅游品牌宣傳推廣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深入分析來我市旅游的目標群體、潛在群體,根據不同市場有針對性策劃旅游產品、制定營銷策略策劃熱點營銷、事件營銷。發行宜春旅游一卡通,廣泛開展宜春人游宜春活動,支持、鼓勵景區(點)聯合推出旅游聯票、年卡等活動。積極對接南昌大都市圈、長株潭城市集群和武漢大都市圈等中三角區域旅游客源市場,拓展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依托山水生態、禪宗文化、中醫藥保健、溫泉養生等核心旅游資源產品,努力開拓日、韓、東南亞、港澳臺等境外市場。2020年,出臺《宜春市大型旅游團隊地接獎勵辦法》,推動旅游消費,支持旅游企業積極開拓市場。推進湘贛邊紅色文化旅游合作共同體、贛西旅游聯盟等區域合作,實施資源共享、客源互送。(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3.策劃節慶活動。辦好月亮文化旅游節,將月亮文化旅游節進一步打造成宜春城市的名片、招商的平臺、企業的盛會、市民的節日。每個縣市區都要結合本地資源打造一個有特色、叫得響的旅游節慶活動,重點舉辦好袁州區春計文化旅游節、樟樹市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靖安縣寶峰孝文化廟會、奉新縣獼猴桃文化旅游節、上高縣三月三洋林少數民族節、萬載縣百合旅游文化節、銅鼓縣鼓文化旅游節等旅游節慶活動,持續引爆客源市場。(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

  (四)實施業態大融合行動

  1.發展生態旅游。以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靖安縣為生態旅游標桿,與昌銅高速沿線的奉新、宜豐、銅鼓共同打造以綠色生態、禪風古韻為主要看點,以生態休閑、宗教朝圣、溫泉養生、紅色尋蹤和民俗體驗為主要內涵的昌銅四縣生態觀光旅游聚集區,建設成為湘鄂贛省會城市的后花園。依托明月山四方井水庫(下鞏安置點)、豐城紫云山水庫、高安上游湖、上高神山湖、宜豐淵明湖、銅鼓大塅九龍湖水庫等發展水域旅游。依托明月山、三爪侖、天柱峰、百丈山、官山、化成巖濕地、豐城藥湖濕地等山地資源,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森林體驗(養生)基地濕地公園低碳旅游示范景區,大力開發森林康養、高山避暑等生態休閑旅游產品。(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文廣新旅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

  2.扶持康養旅游。打造溫湯硒泉康養旅游中心,以明月山溫湯旅游度假區為核心,依托國家首個世界溫泉健康名鎮、江西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品牌優勢,大力創新中國成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完善提升溫湯鎮醫療設施水平,建設溫湯熱敏灸中醫藥養生小鎮。打造樟樹中醫藥文化旅游中心,依托中國藥都品牌,支持樟樹創新中國成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發展中醫藥休閑養生、中醫藥健康療養、溫泉健康養生等業態,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藥膳、保健食品、中藥材飲片、藥酒、藥飲、藥茶、藥枕等產品,提升中醫藥養生旅游的層次和品質積極推動醫養游融合發展,將江南國家藥用植物園打造成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做實明月山國家體育旅游精品景區品牌,大力推進開發四季旱雪、探險露營、登山攀巖、水上運動等體育旅游體驗項目,積極謀劃推進環昌銅生態經濟帶自行車拉力賽,打造中心城區至明月山的國際全程馬拉松賽事品牌,加強體育健身、體育賽事、體育場館與旅游開發的關聯互動,為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市衛健委,市工信局,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廣新旅局,宜春旅游集團)

  3.升級鄉村旅游。積極改造景區周邊及沿線鄉村環境,充分利用古村古鎮、田園景觀、農耕文化、農事體驗、民俗風情等資源,促進傳統鄉村旅游產品升級,開發鄉村民宿、田園綜合體、休閑農場、鄉村營地、鄉村莊園、鄉村博物館等項目。建設靖安中源客家避暑小鎮、靖安三爪侖知青小鎮、上高洋林少數民族村、奉新澡溪生態溫泉小鎮、明月山洪江禪意小鎮、明月山夏家坊皇后小鎮、銅鼓大塅客家風情小鎮等一批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的旅游風情小鎮。大力開展城里人游鄉村鄉約宜春系列活動,策劃鄉村旅游節慶,編制鄉村旅游線路產品。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策劃包裝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生態有機的鄉村旅游商品,支持鄉村旅游重點村在鄰近的重點景區景點、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點等設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促進鄉村旅游消費。到2021年,各縣市區都要打造35個特色鮮明、規模經營的鄉村旅游合作社,創建12個鄉村旅游節慶品牌。(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

  4.做旺新業態游。引進VR交互式漫游體驗項目進重點景區,打造好銅鼓秋收起義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中心、靖安智慧旅游體驗館。鼓勵有條件的景區開發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AI旅游。引進共享汽車項目,推動自駕游發展,推出房車露營游、自行車騎行游、森林氣泡屋、低空飛行體驗、研學旅行等新業態旅游產品。(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教體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春旅游集團)

  (五)實施產業大提升工程

  1.推進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旅游景區體制改革,著力推動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加快建立小管委會管理,大集團化運營體制。開展景區旅游資源承包經營權轉讓清理工作,依法收回資源長期閑置的僵尸景區特許經營權,指導幫助經營不善景區擺脫困局,實現優質旅游資源高效合理開發。(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文廣新旅局,宜春旅游集團)

  2.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一批獨角獸企業和旅游企業集團,重點扶持宜春旅游集團、明月山旅游集團、江西好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等旅游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股份合作、資源整合、品牌輸出等多種形式做大做強。瞄準國際、國內行業龍頭,爭取引進業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來宜投資旅游服務業項目。鼓勵旅游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辦重組,扶強做大旅行社和高星級旅游飯店企業。到2022年,全市培育1家資產規模超50億元的旅游集團,各縣市區培育1-2家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旅游企業。(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文廣新旅局,宜春旅游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

  3.強化項目帶動。建立市、縣兩級重點旅游項目庫,實施市、縣領導掛點聯系重點旅游項目機制。重點推進宜春國際兒童動漫小鎮、明月山醫美抗衰綜合體、中科院院士科學家康養基地、新加坡明月山國際森林度假區、明月山夏家坊皇后小鎮、明月山洪江禪意小鎮、袁州區月圓緣田園綜合體、樟樹三皇宮歷史文化街區、樟樹中國藥都·岐黃小鎮、樟樹吳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豐城市中國愛情花卉小鎮、靖安中源高山滑雪項目、靖安香樟谷養生養老基地、靖安西門古街文化旅游街區、奉新天工文旅小鎮、高安筠西溪歷史文化街區建設、上高翼天·大觀天地文化旅游綜合體、宜豐天寶古城、宜豐禪竹文化園、銅鼓茶山紅豆杉森林小鎮、萬載康樂龍韻景區、萬載黃茅創藝谷等旅游項目的建設,力爭2022年以前全部建設完成。各縣市區每年新簽約12個投資1億元以上的旅游項目,新開工1個投資1億元以上的旅游項目。(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明月山管委會,宜陽新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文廣新旅局、市城投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建立旅游產業發展領導機制,把旅游產業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把旅游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建立健全目標考核責任制,提高旅游產業發展成效在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中的權重。市直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責任,積極支持旅游產業發展。各地、各部門要根據行動計劃細化操作方案,明確項目清單、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及進度安排。

  (二)政策保障。

  1加強財稅支持。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宣傳營銷、引客獎補、人才培養、考核獎勵、品牌創建、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等。推動減稅降費,實行旅游企業水、電、氣與工業同價政策,落實旅游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2.加強金融扶持。各縣市區都要建立旅游產業投融資平臺、旅游產業發展基金,鼓勵各類基金投資旅游開發運營,積極創新符合旅游業特點的信貸產品。

  3.落實土地政策。積極推行旅游項目點狀供地政策,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游業發展用地,優先保證納入市級旅游規劃的重點項目用地,對投資大、發展前景好的旅游項目優先安排和落實土地指標。對重點旅游項目用地列入全市重大項目調度,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供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舉辦旅游服務企業,支持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用地按旅館用地管理。

  4.獎勵品牌創建。對新創評的國家5A4A3A旅游景區,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對新創評的國家級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新創評的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點)、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10萬元。對新創評的省5A4A3A級鄉村旅游點,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30萬元、10萬元。對新創評的江西省旅游強縣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新創評的江西省旅游風情小鎮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新獲評的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旅游飯店,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對新獲評的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旅游民宿,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5萬元、2萬元。對新獲評的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旅行社,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10萬元、5萬元。對新獲評為全國百強、省內十強旅行社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對新建旅游廁所的,按照AAA6萬元/座、AA4萬元/座、A2萬元/座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對榮獲國家級大賽金獎、銀獎、銅獎的旅游商品(含文創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5萬元、3萬元。以上獎勵按照不重復計獎,計獎從高的原則由市財政核撥,涉及品牌獎勵晉級的,補給級差部分獎勵。

  (三)人才保障。建設宜春旅游智庫,建立旅游產業發展決策咨詢隊伍。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有關政策,加快引進一批高層次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培養高素質的旅游大數據分析人才隊伍,為旅游宣傳、營銷推廣及業態管理等相關研判、活動策劃、決策等提供一定依據。鼓勵宜春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旅游人才培養計劃,加快高技能旅游人才培養。加強導游講解人員技能培訓,各縣市區都要培養一批優秀的導游講解員。定期舉辦全市旅游行業技能大賽,選拔優秀人才參加全省金牌導游、金牌講解員評比活動。人社部門要將旅游人才培育列入培訓計劃,加強對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游人員、廚師、民宿服務員的業務培訓。

  (四)督查問效。市文廣新旅局要加強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和督查,定期調度匯總、跟蹤問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每年由市長督查室對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市政府每年召開一次旅游產業發展流動現場會,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對工作落實不力、項目推進滯后的,將嚴肅問責。

政策解讀:解讀《宜春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返回頂部關閉本頁